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金融租赁的风险控制体系研究

近年来,金融租赁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20世纪80年代的租赁热潮相比,这一轮以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为代表的行业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针对租赁业务特征建立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和日趋完善的产品结构与业务模式。深入研究金融租赁的风险特征,不断强化金融租赁的风控体系,并在具体业务中加以灵活运用,是金融租赁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础保障,对发挥租赁特色、加快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分析金融租赁风险类别和风险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金融租赁风险控制的案例研究,探讨金融租赁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金融租赁的风险

金融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的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并租赁给承租人使用;在租赁期内,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并按约定向出租人支付租金。金融租赁在交易结构上可分为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在风险权益转移上可分为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

与银行信贷类似,金融租赁需要面对信用风险、资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税务风险等风险因素。但是,作为一种物权与债权、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金融产品,金融租赁以物为核心的产品特色,决定了其风险特征必须要以租赁物的价值管理为基础、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风险因素;而在众多风险因素中,核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租赁物资产风险、承租人信用风险和交易结构风险。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使得金融租赁与银行信贷在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突出重点,本文着重分析租赁物的资产风险、承租人的信用风险和交易结构风险三个方面。

1. 租赁物的资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租赁物自身状态发生变化,或其价值产生波动而导致出租人盈利能力下降,甚至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例如,租赁物的技术更新、产品换代、价值贬损、损毁灭失等情况。与银行信贷相同的是,评估租赁物资产风险要从资产组合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出发;但不同的是,银行信贷多以债权资产的风险管理为主,而金融租赁多以物权资产的风险管理为主。

一家金融租赁公司租赁物的资产组合首先要根据公司战略和发展规划,确定目标行业和租赁物种类;然后选择恰当的时点与方式,逐步完成资产组合的搭建;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研究宏观经济走势、市场供需变化、产品技术更新、资产价格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在租赁物全寿命周期内动态调整资产组合的规模和结构,从而保持资产组合的先进性、稳定性、流通性,以完善的资产种类和良好的资产状态,不断提高资产组合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并获取资产交易带来的额外收益。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租赁公司在目标行业的进入和租赁物的选择上要慎之又慎,不能大而广,要专而精,即在全面考虑租赁物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持续培育专业化经营能力。以光伏设备为例,一提到光伏,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产能过剩,但细分下来,光伏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和发电设备,不同设备所面临的客户和市场也完全不同。在具体选择上,首先要考虑太阳能发电行业的整体态势、发展前景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以及与火电、水电等传统能源,核电、风电等其他新能源的竞争能力;其次要考虑上游光伏企业的生产情况、技术模式、产品产能,以及未来的更新换代和替代产品;最后还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能源电力的市场需求,以及下游发电企业对光伏设备的产品需求等内容。

租赁物的资产组合一旦形成,特别是与承租人开始租赁关系以后,租赁公司就要做好租赁物的资产管理工作,这既是对租赁物的全面监控,也是保障资产组合质量的必要手段,主要涉及权属登记、租期检查、技术维护、违约取回、残值处置等内容。加强租赁物的资产管理,确保出租人的租赁物权,并在租赁期内,通过检查和维护租赁物的生产状态,可以有效提升租赁物的资产价值及其风险保障能力。特别是当风险发生时,完善的资产管理有助于及时取回租赁物,以便出租人通过再次租赁或者残值处置,降低项目违约损失。

2. 承租人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其无法按约定履行租赁合同而导致出租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例如,经营不善无力支付租金等情况。与银行信贷类似,评估信用风险要全面分析承租人所处的市场环境,及其自身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详细考察承租人的资产结构、负债比率、盈利性、流动性和偿债指标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估承租人的信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保障措施。

与银行信贷不同的是,金融租赁更加注重租赁物对承租人信用风险的动态支持作用,并可根据租赁物的不同特点,主动管理承租人的信用风险。例如,抵押贷款是以抵押物的市场价值为基础,通过资产处置保障贷款回收,只有在承租人发生信用风险的时点才会触发,是一种资产价值的静态管理方法。而金融租赁是以租赁物的运营管理为基础,通过创造收益偿还租金,在整个租赁期内不仅可以发挥风险保障作用,更可以改善承租人的信用状况,是一种资产价值的动态管理方法。

以船舶租赁业务为例,承租人的信用风险评估不仅要分析航运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指标,更要关注船舶的日常运营、管理维护、资产流通等租赁物本身所能产生的价值与收益;通过锁定航运订单,根据航运订单定制租金偿还计划,并对经营收入实施账户监管等手段,匹配承租人的收入和租金,明确还款来源,降低违约风险;特别是当风险发生时,不仅可以处置船舶资产回收资金,还可以持有和经营船舶资产,从而将对承租人的信用要求转变为对租赁资产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即以资产经营管理能力支持企业信用。

因此,在租赁业务中,企业信用的分析方法、信用风险的承受能力、规避风险的保障措施就与银行信贷大不相同,金融租赁公司完全可以通过交易结构设计,利用租赁物的经营管理能力来改善企业信用,降低项目风险。

 

3. 交易结构风险主要是指因交易结构设计存在问题而导致租赁项目难以执行,或者面临较大的法律、税务等风险,特别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无法有效保障出租人权益的可能性。例如,承租人违约时难以取回租赁物等情况。与银行信贷类似,评估交易结构风险要在研究交易各方合规性要求的前提下,分析业务操作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但不同的是,银行信贷重点关注资金的交易结构,而金融租赁则需要同时关注资金与租赁物的交易结构。

在资金方面,银行信贷业务的交易模式相对标准,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度略有差异,但操作原理大体相同;但金融租赁的交易模式不仅与银行信贷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当面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税务等政策环境时,交易各方需要在业务操作、资金安排、租金收取和税务筹划等方面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设计交易结构。

与此同时,租赁物也是影响金融租赁交易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产选择、使用、处置,以及权属转移等方面的政策要求,还有可能涉及行政审批、特许资质、进出口贸易、海关监管等经营环节,相对银行信贷更为复杂。因此,金融租赁的交易结构应该统筹考虑资金与租赁物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商业要求,在满足交易各方法律、监管、税务、会计等合规性要求的基础上,力争经济成本最低,执行效率最高。

以上是金融租赁行业面临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风险因素,在日常经营中,需要重点控制和规避这些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设计相应的管理模式,保障租赁业务的顺利开展。

 

二、案例分析

为了对金融租赁风险特征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本文以飞机租赁业务为例,详细论述金融租赁的风险特征和风险控制要点。

民航客机以其良好的标准性、保值性和流通性,成为最适宜的租赁资产之一,飞机租赁业务也因此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租赁业务之一。飞机租赁业务的风险控制目标是在满足合规性要求的前提下,确保租赁项目可以顺利执行,并且在租赁期内能够按时、足额收取租金;租赁期满,获取的飞机价值不低于预期要求,即全寿命周期内的资产价值管理。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对租赁物资产风险、承租人信用风险和交易结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和严格控制。

飞机租赁,特别是经营性租赁的租期一般为6~12年,在此期间,飞机资产的状态和价值会发生很大变化,导致出租人在租约到期时所能获得的资产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降低租赁物资产风险,往往需要对飞机资产进行从投资到处置的全寿命周期的风险控制。

作为控制资产风险的起点,选择何种飞机作为租赁物至关重要。确定租赁物的飞机资产组合应充分考虑所选飞机的通用性、保值性和先进性,并结合市场需求和资产组合等因素,合理确定飞机型号,以及投资时点和投资价格。租赁公司还需要时刻关注飞机制造技术更新,尽可能避免市场竞争或产品换代对现有飞机资产价值带来的影响。例如,A320NEOB737MAX的推出,就对其前一代机型A320CEOB737NG的市场需求和资产价值产生了直接影响,使得租赁公司需要考虑优化资产组合,调整租赁策略。而在租赁期内,则要定期检查飞机状态,确保承租人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运营、管理和维护飞机。租赁期满,承租人应保证飞机处于全寿命状态,或者支付补偿将飞机维修至全寿命状态。

控制承租人的信用风险需要分析航空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及自身经营能力,并制定相应的风险补偿措施。市场环境分析可采用SWOT模型,做定性研究和趋势判断;自身经营能力分析可在研究承租人经营状况、财务指标和偿债预测的基础上,采用Altman-Z值等模型对财务指标加以验证。

Altman-Z值模型认为,影响承租人信用违约概率的因素主要有流动性、盈利性、杠杆比率、偿债能力和活跃性(Altman1968),并对应选取了五个财务指标,得出的Altman-Z值计分函数如下:

   Z=1.2X1+1.4X2+3.3X3+0.6X4+1.0X51 

根据模型(1),当Z>2.99时,承租人的信用风险相对可控;当1.80时,则需要关注承租人的信用风险;当Z<1.8时,承租人发生信用违约的风险相对较大。表1是采用Altman-Z值模型对某航空公司近四年财务数据的分析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航空公司2011~2013年的信用风险违约概率相对较低,但呈现上涨趋势;到了2014年,该公司的Z值接近1.8的临界点,违约概率需要特别关注。

 

进一步分析各项指标,X12011年的0.25下降到2014年的0.16,说明企业在营运方面的流动性有所下降,资金配置出现问题;更为关键的是X2X3的大幅下降,特别是X3由正转负,说明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尤其值得关注;而X4可能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其偿债能力从19.69下降到1.92,差不多下降了90%,这对商业银行来说,该企业已经很难再进一步支持,甚至需要考虑撤离。不过,租赁公司可能更关注X5,即日常经营的活跃性,该公司销售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11年的2.59下降到2014年的2.15,虽有下降,但幅度不大,而且2014年比2013年还略有上升。这说明其经营收入,也就是飞机这个租赁资产产生现金流的能力还没有发生实质性、逆转性的变化,即资产经营能力对企业信用有较强的支持作用。从这个角度看,虽然Z值从15.04下降至1.88,租赁公司似乎比商业银行的容忍度更高一些。

由此可以看出,租赁公司对承租人的信用风险控制与商业银行大不相同,商业银行更加关注客户的整体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指标,而租赁公司则更加关注承租人对租赁物的经营能力,即飞机的稳定运营是对承租人信用的巨大支持。

在交易结构设计方面,飞机租赁业务往往是相对复杂的跨境交易,如何处理这样复杂结构的法律、监管、税务、会计关系,并主动利用复杂结构规避交易风险,显得十分重要。由图1可知,租赁公司在爱尔兰发起设立SPV作为本项目的实际控制人和项目融资方,然后通过SPV委托美国的信托银行设立Trustee,并与Trustee签订信托协议,约定当SPV支付购机款后,飞机的法定所有权由SPV转让给Trustee,但SPV保留收益所有权。与此同时,SPV向美国的融资银行贷款,并向飞机制造商支付货款购买飞机后,交由Trustee在美国完成注册再租赁给南美洲的航空公司。这样一来,由于飞机资产在美国注册,SPV将更容易获得美国融资银行的低成本资金贷款;而且如果航空公司违约,考虑到飞机资产并不属于当地国家,Trustee就可以更容易的按照租赁合同取回飞机,从而更好地维护SPV的权益。

 

上述交易结构在满足各方合规性要求的前提下,统筹考虑了融资购机和租金收取的资金流动,飞机交付、使用和取回的资产流动,以及各个交易环节中的税务筹划,在综合成本和交易便利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交易结构设计,也能够有效控制税务、资金和租赁物取回等方面的风险。

 

三、金融租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通过对金融租赁风险特征的分析,以及飞机租赁业务的案例研究,本文认为金融租赁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围绕“一个核心、三个维度”进行建设,即以资产价值管理为核心,以租赁物、承租人和交易结构三个维度为基础。

租赁资产具有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双重属性,其中实物资产的属性是指因开展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或投资业务而拥有所有权的有形资产,其价值主要取决于租赁资产的市场价格、供求关系及未来走势等内容;金融资产的属性是指因开展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而形成的应收租金债权资产,其价值主要取决于未来可获得的租金现金流、承租人的违约风险和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等内容。从前文分析来看,金融租赁三个最主要的风险因素都涉及租赁资产,有效管理租赁资产,可以使租赁物保值增值,可以支持承租人信用风险,可以在交易结构中发挥租赁物的保障作用,从而使租赁公司能够应对比商业银行更大的信用风险。因此,作为金融租赁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租赁资产的价值管理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个维度是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其中租赁物维度主要从租赁物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价,以实物资产风险评估为主;承租人维度主要是从承租人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价,以信用风险评估为主;交易结构维度主要从项目执行和债权保护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价,以法律风险、税务风险、市场风险评估为主。在具体应用中,要充分利用“三个维度”相互制衡、相互抵补的性质,通过组合搭配缓释各类风险因素,从而实现价值管理的核心目标。

为了通过三个维度的风险管控,进而实现资产价值管理的核心目标,金融租赁公司要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自身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包括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设计、客户评级与授信、资产投向政策、审查审议机制、风险预警管理、不良资产处置和内部控制等内容,以便从事前、事中、事后对租赁业务的风险进行全流程封闭控制。限于篇幅,本文基于租赁业务的全流程风险控制理念,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分别选取资产投向政策、审查审议机制和风险预警管理三个最具租赁特色的方面进行分析。

租赁业务的事前管理主要关注业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准入标准和尽职调查等,这个环节构成租赁业务风险控制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风控环节。金融租赁公司通常需要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按年度拟定或调整租赁资产投向政策,除了要确定资产的投向和资产组合比例外,还要对租赁物、承租人、设备供应商、交易结构提出明确细致的准入标准。比如,租赁物方面要关注是否为承租人的核心关键设备、技术标准是否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方向等;承租人方面要关注其股东背景、行业地位和信用等级等;交易结构要提出租赁期限、担保方式和资金监管等方面的要求。

租赁业务的事中管理主要关注租赁业务完成初步营销后租赁公司内部的审查审议流程和机制,这个环节构成租赁业务风险控制的第二道屏障。审查审议机制是把控金融租赁业务风险的关键环节,也是规范金融租赁业务发展的制度保障。建立良好的审查审议机制,首先要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和业务特点,做好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授权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集体决策和有权签批人的相互制约机制。比如,集体审议未通过的项目,有权签批人无权批准实施,而集体审议通过的项目,有权签批人可以一票否决。其次,可以建立专业化的项目评审机制,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评审委员,从而在集体决策过程中能够改善审议的效率和效果。再次,要注重岗位之间的监控制约,实现前台部门的市场营销和尽职调查职责与中台部门的项目审查职责相分离,以及中台部门的风险政策执行职责与后台部门的风险政策制定职责相分离。

租赁业务的事后管理主要关注租赁期内如何发现和控制项目风险,这个环节构成租赁业务风险控制的第三道屏障。风险预警管理是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租赁期内项目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资产质量、改善风控能力的重要方法。首先,金融租赁的风险预警要结合项目、资产和客户的特点设置预警指标,以及预警指标的阈值区间,并根据阈值区间划分预警等级,同时针对不同的预警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处置预案。其次,要建立面向市场、覆盖所有租赁业务的风险监测机制,对存量业务的风险状况和未来变化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评估,根据预警等级启动处置预案,提早化解项目风险。最后,要完善风险预警管理中的部门定位和部门职责,确保在发现风险和处置风险的过程中,各部门责任明确,衔接顺畅,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力。

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是金融租赁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租赁在社会经济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不断改进风险控制理论、不断丰富风险控制手段,不断强化风险控制能力,才能促进金融租赁不断创新产品模式,不断优化交易结构,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原文载于《金融论坛》2015年第12期)